正法。「你执法不阿,朕所敬佩,但是朕赦免孔壬,并不是私情,也不是小仁。朕自从即位以来,专心一志,只在求贤和治水两事,其他未尝过问。」
「共工所犯之罪,皆在未成为共工之前,既然帝尧认他为共工,那就是赦免了他罪过,至于共工任内的不道,朕已经免去他的职责,也算是办过了,不用在办。」
「至于联合欢兜之事,不过反对朕一人,而非有害国,有害民,朕何须和他计较,不如赦了他吧。」
皋陶一
时间不知道如何对帝舜说,最后想来想去,准备要离职。
而这时候夏伯看情况不对,这件事要闹得不可收场,于是只能开口说:「孔壬之罪,死有余辜,照士师所定之案,是万万不错的。」
夏伯先安慰了一下皋陶,然后继续说:「现在帝如此宽仁,赦免他不死,这似乎有一点有罪不办,无以伸国法,无以正人心,恐怕流弊甚多,还请帝再仔细斟酌为幸。」
帝舜听后,询问夏伯这一件事应当如何,夏伯告诉帝舜,既然如此,不如将共工给流放到北方苦寒之地最为合适。
帝舜询问皋陶这样是否合适,皋陶虽然心有不满,但也是认可了这一件事,皋陶愤然地说:「如此尚且不害法,只是便宜了他。」
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,共工今日起解。
大臣们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,没有想到帝舜再次开口,说这一次召集群臣,不止是为了共工的事情,还有一些大事要交代。
诸位大臣都静静听着,等待帝舜交代,帝舜告诉众人,当初地平天成,天下划分为九州,本符合地道,但是如今治理洪水,水路纵横,天下也没有那么匀称了,所以帝舜要改九州为十二州。
帝舜说完,将新的地图给拿出来,大家一看,这十二州分别是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荆州、扬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、并州、幽州和营州。
这十二州的疆域基本就是十二国的疆域土,百官一时间不知道帝舜到底是打什么主意,不过这种改变对于十二国没有什么危害,他们自然是应允了。
接下来帝舜告诉他们,自己要封十二山和十二川,这些山川就是十二国日后祭祀的对象。
关于这件事,众人觉得不太好,因为这祭祀的事情,都是各国国主自己定的,虽然帝舜封的山川也是他们国中常祭祀的,但是这样一来,他们就觉得这是帝舜的要求,而不是他们自己做主了。
但是这件事好像没有毛病,毕竟帝舜没有指定其他的山川,众人暂且安耐心情,继续听着。
帝舜接下来就是改刑,帝舜说夏伯这个流放的建议很好,以后若是有犯五刑的,都以流放来处置。
若是官员犯罪的话,只能用鞭子来打。
若是学校的话,就是木棍来打就可以。
当然若是罪过不大,也可以用贝钱来恕罪。
帝舜觉得以前的刑罚太过残酷,无论如何,关于刑都要慎重,毕竟天生万物以贵人。
关于这一点,众位大臣都是支持的。
接下来帝舜询问四岳,如今是否有人光大帝的功德,让百姓顺从,天下平定的人呢?四岳见帝舜这么问,就知道帝舜是要找下一位帝了,他们想想,如今夏伯还在平定洪水,都被叫来,如此明白的简在帝心,四岳如何猜不透呢,于是他们都说:「伯禹作司空。」
这里他们也玩了心眼,帝舜的意思是求一个总宰百官的大冢宰,但是他们却说司空这个管工具的官员。
若是帝舜不是想要夏伯当的话,自然会认同他们这个建议,毕竟司空如今算下来,也是管这个治水的。
帝舜想要让夏伯当自己的冢宰的话,那么自然会改口。
帝舜说:「你们举荐得人,禹,你平治水土,有这么大的功绩,也应当居是百揆而勉力行之。」
夏伯见到这个情况,自然是拜首辞让,说这个位置应该弃、契和皋陶。
帝舜说:「你就担任此职,不用在让了。」
夏伯见帝舜都这么说了,只好答应下来。
接下来帝舜让弃出来,对着弃说:「当初洪水滔天,百姓流离失所,你播种五谷,让百姓不至于饿死于野,如今朕将认命你为后稷,如今洪水将要治理完毕,你将教导百姓,按时播种百谷。」
弃自然是领命而去了,接下来就是帝让契出来,对着契说:「当初洪水作乱,天下久失教化,因此百姓不相亲睦,家内尊卑无定,五伦不能和顺,你当司徒之官,应当广布五常之教,务必宽厚,让天下五典顺从,这当是你的功劳,希望你能做到。」
帝这时候叫来了皋陶,对着皋陶说:「皋陶上,如今外有蛮夷戎狄作乱,内有五族遗民意图扰乱让天下,天下诸侯有孔壬之流,你是士师,应当审得其情,罪者有服从之心,轻重得中,让他们无所厌恨。」
这三人安排完毕之后,夏伯才醒悟过来,原来这些人,帝舜早就有安排了。
不过夏伯倒是期待接下来,帝舜会安排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