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忆文现在不用上班了,可以经常陪着洋洋和笑笑,这可把她们高兴坏了。两个小女孩每天沉浸在童真的欢笑中。但作为大人,秦忆文还是不免要为长远打算。时誉觉生性暴躁,保不齐他会因为将他轰出村子的事情来找秦忆文算账。现在她的住所时誉觉一清二楚,就算再换个地方,只要还在北青城里,就有时誉觉查到的机会。
经过一番搜寻,秦忆文找到了一个各方面都恰当的去处,距离北青城七十公里外的板石镇,因宋代一位诗人从此路过,作了一首诗而得名。
莺歌羽啼花榭舞,月姗人静板石霜,
误入荻芦深晓处,未近故乡已还乡。
那是一个很美的小镇,阡陌相通,鸡犬相闻。但由于占地不大,再加上镇上的建筑又在地震中损毁过,全部重修的,没有什么可供观赏的特色,所以一直没有被旅游业开发。
那里民风淳朴,朝耕幕宿。最重要的是,全镇子的人都互相熟识,如果某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獐头鼠目的时誉觉,那他没到镇子口呢,就会引起所有人的警觉。当然,秦忆文带着孩子去定居,融入到镇子里面去,这另当别论。
镇上的生活较为简单,开销并不大,卖掉六亩地的钱,再加上秦忆文以前的积蓄,足够她们母女三人生活两辈子了。
孩子的教育问题,秦忆文也想过。自己就是个理科研究生,教育到她们初中毕业应该不成问题。过了初中,她们大可考出去求学。而且镇上的学校缺少老师,秦忆文还可以在那里代课,多少赚点零用钱。
而且,秦忆文心里还时刻惦念着一件事,就是找到姚孟凡。这个镇,距离北青城中心只有不到一个小时车程,她来去也方便,可以常到北青大学去转转。
一个月后,秦家母女三口已经在板石镇定居下来。镇子上的人们,起初对这三个城里跑来的人感到好奇。放着城里的有钱日子不过,为什么偏要跑到乡下来呢?
后来人们发现,镇上学校里凡是被秦老师代课的班级,考试成绩都蹭蹭地往上涨。这可真神了,孩子们回家说,秦老师讲的那些理解方法和解题思路,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。这可高兴坏了镇上的几个家长,这几家的孩子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,家长们提着鸡鸭往秦忆文家中跑,希望让秦老师好好教一教,希望能考到县里好一点的中专呢!
秦忆文高兴地回应大家的期望,说这些鸡鸭你们先拿回去,孩子快考试了,给孩子补补身体,只要你们愿意,我秦忆文可以随时为孩子们补习,就在我家开一个补习班,随时可以来,一分钱都不收。我在镇上教书这一段时间,看出很多孩子都很有潜力和天赋,只要稍加点拨,成绩肯定会提高。不用说中专,如果孩子愿意,家里也支持,我愿意帮助他们考高中,考大学。
☆、又见
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,祖祖辈辈耕作在这块土地上,谁不想家里出个大学生,光耀门楣。从此镇上不管老少,就算是一百岁的老翁,都要尊称秦忆文为一句“秦老师”。秦忆文婉拒过,说担不起担不起,奈何大家都这么喊不改口,也就随他去了。
投桃报李,大家也纷纷教给秦忆文怎么种瓜种菜,还送来小鸡仔给她养着下蛋。这个镇子,真的名不虚传,民风淳朴,相处融洽。
秦忆文不忘每周都要去一次北青城,去北青大学。顺便也问问镇上人需要什么城里的东西,她一并带回来。
既然她早在全家迁徙到板石镇之前,就已经将北青大学的各个办公室问遍了,现在她只能采用人海战术了,不停地在北青大学各处晃荡,寻找与姚孟凡有关的蛛丝马迹。
有一次,她发现一个学生在看,她拼命地追着人家不放,问人家哪里开设了这门课程。
对方回答,没有这门课程,他只不过是依据自己的兴趣买书来看的。
又一次,她听见学生们在谈论一位姓姚的老师,并且还说他的物理考试太容易挂人了。
追上去问,也并不是,那位姓姚的老师是女的。
又有一次,她甚至在学生中询问有没有比较书呆子气的男老师。问了很多人,最后一位学生说有啊,就在三楼教室讲课呢。秦忆文狂奔到三楼,发现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学究。
姚孟凡,你到底在哪呢?你默默无闻地帮了我那么多,我现在终于找到孩子,过上团圆的生活了,可是你,在哪呢?
这一周,秦忆文不再去北青大学。她去了郊区外的地下室机房。没有灯,没有阳光,每一台机器都锈迹斑驳,像一批退役多年还到齐列阵的老兵。曾经,它们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机器,是姚孟凡和冯教授研究出来的,世上绝无仅有的机器。是它们让秦忆文成为了穿梭时空的第一人。现在它们却老了,旧了,伤了。
姚孟凡会不会也遭遇了这些呢?
秦忆文不敢想,更不愿相信。想到这里,她把手电筒固定在一边,进了地下室的屋子。好在水管里还有水流供应,秦忆文不愿意看到这里破败不堪的样子,她要将这里打扫干净。
机房面积不小,而且很多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