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“从这个角度来看,一个爱面子的帝王,并不是坏事,但凡事得个度,如果过份的爱面子,就容易造成心境失衡,普通人一旦心境失衡都很有可能造成大祸,帝王就更别说了。”
“隋炀帝也是个很爱面子、很有才华的人,臣妾相信他上位之初,也有把国家发扬光大,让大隋朝千秋鼎盛的意愿。”
“可是隋朝在他手中只延续了短短的十四年,他上位之初的那几年,也能唯才是用,大力提拔有才干的人,国家之所以败得这么快,是因为他到了中后期,完全听不进别人的谏言,一味的任性妄为。”
“他认为自己的决定都是对的,却忘了人力有穷时,一个人再聪明,智慧也是有限的,目光会受到局限,身为帝王,长此已久,就是国家的灾难。”
“陛下虚怀若谷,唯贤是用,身边才能有魏征这样的诤臣,魏征的话乍一听确实让人不太舒服,可陛下仔细想想,他说的难道不是事实?”
“既然他的话是对的,是对陛下,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益的,即便难听了一些,又有什么打紧?”长孙皇后不急不缓的开口道。
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子选妃
李世民的性情要比妻子飞扬跳脱许多,长孙身上有种来自骨子里的贞静和沉稳。
不管什么时候,她都能做到不焦不躁,对名利和欲望的要求也没那么高。
李世民则不同,他自幼跳脱飞扬,有凌云之志,他喜欢也享受万众瞩目的生活,当然,他也有着足以与之匹配的才华和心胸。
正因为如此,他才特别欣赏和喜欢妻子的静。
一个特别飞扬自负的人,对伴侣的需求,除了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无障碍沟通交流,还希望对方耐得住寂寞,能够抵拒外界的一切诱惑和干扰,有足够的稳和静,能在自己快要玩脱的时候,及时拽住缰绳,将他拉回来。
长孙皇后显然能满足他的一切需求,亦因如此,他与妻子相伴了二十年,非但没有半丝厌倦,感情反而在相处中日益变浓。
“观音婢,今生能娶你为妻,实是朕这辈子最大的幸事,朕只盼你能一直安康如意,与朕携手一同走到生命最后的尽头,只要有你在,朕就不担心自己会做错事和走错路。”
李世民怔怔的看了妻子一会,情不自禁的牵起她的手,一脸深情的开口道。
“……”面对丈夫如此深情的表白,长孙皇后的脸上不自觉的飞上了几片绯霞。
受了妻子的劝诫,李世民因封禅未能成行一事对魏征产生的心结很快散去。
九月末,李世民去了一趟庆善宫,十月中返京,十二月,李世民下旨让全国所有的死刑犯回家探视,陪伴亲人过年。
让他们过完年再回来候刑,即给了所有的死刑犯一个假期。
此令颁布之前,受到了不少大臣的阻止,大家觉得犯了死刑之人,都是穷凶极恶之辈,怎能能让他们自行休假呢?要是这些人休假之后不回来了、逃了乍办呢?
可李世民心意已决,众臣的劝谏并不能阻止他的决心,他认为死刑犯也是人,也有享受基本人lun的权利,即便他们要死,也不能连这点基本的人lun之情都给他们剥夺了。
他更信任的是自己近年来推广的新刑法,他相信这些人不会让自己失望。
这些人的确实没有让他失望,贞观六年年底,被释放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三百九十名死刑犯,次年一个不少的回到了监狱。
这种奇迹除了犯人对朝庭的敬畏,对皇帝的感激,当然也有当地官府的监督,以及刑法的威力。
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,此事都表明李世民确实极具同理心的皇帝。
就这么一件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的事,再次让李世民的声威刷新了高度。
贞观六年很快过去了,转眼就到了贞观七年,贞观七年,不少皇子都长大了,到了要选妃的年纪。
太子李承乾亦是如此,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嫡长子,八岁就被立为太子,自被立太子以来的表现得到了所有的朝臣认可。
这位太子,既为嫡,又为长,再加上本身的人品才华,各方面都找不到什么瑕疵,在大唐百姓和朝臣们心中,他简直是个再完美不过的太子。
这样的一个完美太子要选妃,自然是国之大事,不仅帝后Cao心,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也很Cao心。
以太子这些年表现出来的才干,再加上帝后对他的重视,他上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,太子妃一位,不知多少人眼红惦记。
只要是家里有女儿的,年纪对得上的,品德过得去的,父祖职位不是太低的,基本上都动了心事。
可太子妃一事系关重大,即便是帝后也不敢有半分轻忽,家世,人品,以及他们身后所涉及一切势力,都是要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所以,这个人选一时半会想要定下来着实不易。
不过看到这么多人对太子妃的位置渴盼,李世民心里多少还是有几分得意的。
这么多人想要这位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