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出路,她的大学一般般,专业也差强人意,但至少她可以靠着文凭找一份工作,好养活自己;因为家庭状况和童年经历,艾米莉亚甚至不想要一个Alpha,她想要一个Beta,还有一个能随时结束,不被生理欲望捆绑的婚姻。
她端了一个暑假的盘子,勉强算是挣够了生活费,她终于可以迎来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了,她为此专门奢侈了一把——她把头发剪短,染色,还烫了一下。以前她总是以母亲的审美打扮自己,“头发留长会更好看”,“不许烫发或者染发。”她为了反抗这些,专门烫了大卷,还染成紫色。
艾米莉亚的大学生活,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好,但也没那么坏,专业有点累,每周要读很多书,还要学一门外语,她自然是选了中文。虽然她从没说过,但某种程度上她是渴望亚洲的,她想找一个可以接纳自己,看起来和自己更相像的群体。但讽刺的是,亚洲文学专业里没几个亚洲人——想想这也符合逻辑,美国文学在美国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。
不过某种程度上,这个专业还是改变了她的人生。因为学习中文的缘故,她参加了一个专门接待留学生的社团,那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,光是亚洲人也不少,日本人,韩国人,中国人。艾米莉亚在那里交了个朋友,中国人,女孩,比她小几个月,是个Beta。
她们成为朋友的契机很简单:她们在新生欢迎会时坐在了一起,那个女孩小心翼翼地同她搭话,然后两个人成了朋友——女孩叫嘉宁,或者随便什么和“詹妮”发音很相似的中文名字,因为艾米莉亚已经学了一个月中文,她会用简单的拼音。她用拼音记下了女孩的名字,然后嘉宁在下面标注了汉字。
嘉宁,或者说是詹妮(她的英文名就是詹妮),是一个典型的Beta,中产家庭,父母都是Beta,来自中国北方一个她说不出名字的城市。她比大部分Omega都要高挑,但是比不过Alpha们。而且就像刻板印象那样,她学的理科,思维很严谨,而且一点也不张扬,有点讨厌Alpha和Omega,但支持平权运动。
但这只是表象,除此之外,詹妮还是一个很温柔又很认真的人。她对于艾米莉亚的中文学习给予了极大帮助,她会为她整理笔记,观看视频,一周专门挑一天在图书馆为她温习功课,改正错题。而且她还会邀请艾米莉亚到自己家去,给她做饭,烤蛋糕,再看着她全都吃下去,这种时候詹妮总是很满足。
说实话,艾米莉亚从没受过这种待遇,她感觉自己像是突然之间多了一个妹妹,一个发自内心喜欢她的人。当然,她也很喜欢詹妮,但除了友情,还有些别的——詹妮符合她的全部预想,温柔,善良,是个Beta,还是个亚裔,而且詹妮还很喜欢她。
艾米莉亚没想那么多,说实话,她也有点分不清,这是因为自己的幻想终于实体化所导致的她对于对方的迷恋,还是真的喜欢。她甚至有点害怕,她害怕自己喜欢的只是一个幻想出的形象,这种感情太草率了,而且一点也不尊重詹妮,甚至还有可能会毁了她们之间的友情。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,Omega和Alpha之间的特殊吸引,发情期,A和O才是天生一对,Beta似乎永远无法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。
所以最后艾米莉亚什么都没说,她尽职的扮演一个合格的朋友,同时安慰自己,“至少我能通过这种方式和她一直在一起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她既可以享受对方的照顾,也可以继续放任自己的感情,不管她爱的究竟是不是幻想,这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,她没有伤害任何人。
第59章
同时艾米莉亚还成为了一个激进的平权主义者,她几乎从没和Alpha说过话,一直在服用抑制剂,而且屡次参加游行示威。她将自己伪装的很强悍来躲避Alpha的sao扰,并且激烈的表达了自己对于Alpha的厌恶。除此之外,她也支持少数派恋爱群体,Omega和Omega,Omega和Beta。相反,詹妮一点也不关心这些政治问题,她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很支持传统的家庭组合——Alpha和Omega,或者是Beta和Beta。但她从来没质疑或是不满过艾米莉亚的行为,甚至还偶尔会和她一起参加,理由也很简单。“因为你是我的朋友,我支持你的决定。”
当然,艾米莉亚的这些行为也不止因为她支持平权和少数派恋爱——她想以此试探詹妮的心意,以及她们是否有机会在一起。
“你觉得和Omega谈恋爱怎么样?”她经常这么问,“你认识这样的情侣吗?”
“不认识。”詹妮总是这样回答她,“我没什么感觉。每个人都有选择伴侣的自由。”
“那如果有Omega主动追求你呢?”艾米莉亚问。
可詹妮从未给出过正面回答,“可从来没有Omega追求过我,艾米。”她说,“我没法回答一个建立在幻想上的问题。”
“那你呢?如果一个Omega或者是Beta追求你。你会怎么样?”詹妮追问道。
那要看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