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袖口也略微收起了一些,露出了一截羊脂玉似的皓腕。
他的目光微微一澜,旋即轻轻顿住了。不知是有一刹那的出神,还是不舍移去。
沈陶陶在他的注视下,也慢慢回过神来,低着头,将手中的青白瓷大碗往前递了一递,小声道:“世子爷,喝汤。”
宋珽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只见嫩若水葱的手指上捧着一只青白瓷的汤碗,碗中是nai白色的汤汁,汤汁里头,隐约可见切得整齐,白嫩得如新点的豆腐一般的乌鱼片。
宋珽微微颔首,接了一旁侍女递来的汤匙,轻轻用了一口。
汤汁熬得恰到好处,鲜香味美,带着一点点清苦的药味。而鱼片嫩得入口即化,又没有半点鱼刺在里头,显然是手工挑了许久。
简简单单一碗乌鱼汤,足见心思。
宋珽想开口道谢,却又想起方才回味中那一点清苦的药材香气,便又以汤匙往下轻轻舀了一勺。
雪白的鱼片随着他的动作,往左右翻开,这一勺,便舀出满满当当熬得有些烂糯的药材来。
宋珽轻轻扫了一眼,大致认出光这一小勺里,便有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葛根五种。
皆是些益气补虚的。
一时间,宋珽的面色有些复杂。
沈陶陶等了一阵子,见他不再用了,心中也有些迟疑,难道是自己药材放多了,药味儿太重,难以下咽?
但是她旋即否去了这个想法。
这乌鱼汤熬好后,她是尝过咸淡的,里头虽然放了不少补气的药材,但有乌鱼的鲜味压着,倒也并不明显,淡淡的清香味,反倒有些相得益彰之感。
如此,她便又抬眸看向他,轻声道:“怎么不用了?不合胃口?”
宋珽抬目对上沈陶陶期许的眼神,心中微澜,终于还是软下心来,轻轻应了一声。自沈陶陶手中接过了汤碗放在桌上,取了双筷子,慢慢地用起这碗加了许多补药的乌鱼汤。
直到汤碗见了底,宋珽这才站起身来,整了整袍子,对沈陶陶轻声道:“走吧,轿子就停在门外。”
沈陶陶见他用完了,面上也渐渐绽开笑来,轻轻颔首,紧步随着他出去了。
为掩人耳目,两人分乘两轿,宋珽的先至宫门口。而沈陶陶的,则在京城里七拐八拐,将背后黏着的眼线都给甩丢了,这才于宫门不远处停下。
沈陶陶行至宫门前,验过腰牌往太府寺中走的时候,才发觉宋珽正于宫门不远处等她。
见到她来,宋珽这才抬步向前行去。
他的步子仿佛刻意放缓了一些,正是沈陶陶恰巧足以跟上,却不会觉得吃力的速度。
沈陶陶一路跟着他行至太府寺中,各自于书案前分别坐落,研墨为书籍撰写批注。
两人一道写着批注,一道随意聊着今日里京城中的趣事。
眼看着日头便已经升上正中,是快要用午膳的时辰了。
沈陶陶倏然推开椅子,站起身来对宋珽道:“你且等我一等,我去去就来。”
宋珽不知她要去做什么,但也不曾阻拦,只是颔首答允了。
大抵有大半个时辰过去,沈陶陶方步履轻快地自外头进来。
她手中仍旧是一大只青白瓷的汤碗,碗中依旧是nai白色的汤汁。
只是这一回,汤底换成了鲫鱼豆腐的。
但那补气的药材却也随意地搁在上头,都不带遮掩的。
作者有话要说: 陶陶:只要没咽气,多补补,能救回来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
有美一兮,见之不忘。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——引用自凤求凰·琴歌。
☆、事发
宋珽沉默了半晌, 还是在沈陶陶期许的目光下,接过了她递来的筷子与汤匙,一点一点地用了。
沈陶陶的手艺极好, 即便是匆匆借了尚膳司的厨房, 仍将鲫鱼处理得没有半分腥气。鱼rou熬得离骨, 与豆腐一般滑嫩,鱼类天生的鲜甜味很好地中和了药材的清苦,若是不细细去品, 便几乎尝不出什么药味来。
但汤底沉着的当归、中桂, 汤面上浮着的白芍、川芎, 却时时提点着他,这是一碗药膳,抑或说, 这是一碗补汤。
即便如此,宋珽还是慢慢将鱼汤用了。直到见了碗底, 这才搁下筷子, 看着汤碗里堆积的药材, 轻声问道:“你方才是去太医署了?”
沈陶陶弯眉笑道:“只是去了一趟尚药司。里头的女官帮我取得药材,还特地与我交代了分量。”她看着碗底堆起的药材, 小声解释道:“虽然炖在一处, 看着是多了些, 但是每一样用的其实都不多。还有不少是寻常用的生姜、大枣等物。并没有多少药性。”
宋珽微微颔首, 正将碗筷收了,却听沈陶陶复又轻声道:“我问过她们了,若是体……”她顿了一顿,怕戳痛了宋珽,便刻意把那个虚字给咽了, 只道:“一日三餐,用上三碗是没什么问题的。”
宋珽整理碗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