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屋地上,空中跳动着细微尘土。
不知过多久,琬宜终于觉得冷,她低头看见自己赤白的脚,光裸着踩在地上。她咽一口唾沫,往后退两步,跌坐在炕沿上,又缓慢将双腿抬起,转而抱膝,下巴抵在膝盖骨上。
梦早已变得支离破碎,回忆不起来,只残存那丝心悸,让她六神无主。
琬宜吸吸鼻子,手往后摸,扯了毯子胡乱裹在自己肩上,眼睛盯着地上的某一个点,了无睡意。她好像在等着什么,带些期待和盼望,却又不知道在等什么,心中恐慌。
忽然间,寂静被打破。远处街道上,响起阵阵欢呼声,似有若无的,渐行渐近。
琬宜下意识回头看向窗外,杨氏也听见动静,正推门出来,急急往外走去打探。沉睡了十五天的昆山终于苏醒,每个人都觉得恍若隔世,又有些劫后余生。
她没出去,只更紧抱住自己,背影瘦弱而孤单。
好像过了许久,又好像只一盏茶时间,门被用力推开,撞在墙上一声巨响。院里鸡鸭也跟着叫起来,带来些生机,混杂着外面喧嚷吵闹,好似又回到了以前那个繁华热闹的昆山城。
琬宜抬头,瞧见杨氏惊喜的脸,她眼里含泪,双手合在一起抵住唇,哽咽叫她的名字,“琬琬……咱们赢了,城守住了,谢安他们赢了……战争结束了。”
这消息固然让人兴奋,但琬宜心中恐慌却愈发扩大,她急迫抓住杨氏袖子问,“娘,谢安呢,他怎么样?”
杨氏还没说话,外面大门被叩响。琬宜心里猛地一跳,和杨氏对望一眼,匆忙冲出去。她头发还有些乱,唇苍白,绣鞋也只穿了一半,但站在门口那人,不是谢安。
是一个士兵,还穿着战时的铠甲,没戴帽子,脖颈处长长一道血痕,堪堪结痂。
琬宜咽一咽喉,隐约有些预感,不愿相信。她站不稳,身形晃动,杨氏扶着她胳膊,强作镇定开口,“你是……”
士兵微弯腰,低声唤了句夫人,他继续说着,唇开开合合,琬宜耳朵却像是蒙上了一层罩子,听不清楚。她眼神空洞看着他,只捕捉到最后几个字,“……副将,中箭了。”
士兵神色哀戚,悲伤溢于言表,虽对谢安伤势只字未提,但谁人都知,他情况并不好。
琬宜终于脱力,软倒在杨氏怀里。她嘴唇动动,眼中情绪交错,哀伤让人不忍直视。
士兵往前探一步,小声唤,“夫人……”
“我没事。”琬宜抓着杨氏手臂,摇摇头。她没落泪,只抬眼看着士兵,一字一句道,“他在哪里?我得去见他。”
她记的清楚的,谢安说,他想回家。
--
营帐忙碌,到处都是行走的人,大多负伤,气氛沉重压抑,风声中间杂着哭嚎。
琬宜拉着杨氏胳膊,跟着士兵脚步走,她不敢偏头,眼睛只盯着脚前的一点距离,脚步匆匆。
绕过一座伤兵帐篷,门口树上架着两条麻绳,上面挂满沾血衣料与布巾,迎风招展,怵目惊心。琬宜眼角瞥见,心头一颤,想起什么,忽然停住脚。
她猛地拉住前面士兵袖子,急声问,“你认识谢暨吗,谢暨怎么样?”
士兵顿一下,犹疑问,“是副将的弟弟吗?”
“是的,我的弟弟。”琬宜唇抖着,直直盯着那人眼睛,重复着又问一遍,“他还好吗?”
士兵不忍,柔声安慰她,“无碍的,只臂上中了一箭,血流的多些,但没伤及筋骨,现在许是喝了药在哪里睡着。”
听见肯定回答,琬宜嗓子里呜咽一声,拉着杨氏的手更紧。她偏头,见杨氏眼里也闪烁泪光。周围人行色匆匆,耳朵里充斥着呼喊和哀嚎,脚下血迹斑斑,绣鞋也已经染脏。
琬宜手背抹一抹并未流泪的眼睛,低声说了句谢谢。
……不长距离,却如同行在刀尖,撕心裂肺。
谢安在主账,姜黄色围布包裹了一方天地,阻隔烈日风沙。门口有人把手,红缨枪头上,血痕还在。
琬宜不敢掀开门帘,她顺着门缝往里瞧着,见到几双军靴来来回回地走,匆忙凌乱的脚步。
一路走来,琬宜心头早已麻木,但现在站在这扇门前,里头躺着的是她的男人,还是退缩。
她不怕他受伤,就算是丢了胳膊少了腿,就算是瞎了聋了没以前那么聪明了,甚至是昏迷不醒,只能睡一辈子……那都没关系的。
她愿意照顾他,无论多久都好,只要他还活着。
她最怕的,是走进去后听到军医的叹息,怕有个人一脸痛色地对她说,夫人节哀。
如果这个世上没有谢安了,那也就没有琬宜了。
哪怕她还有生命,也只是苟延残喘,失了灵魂。
杨氏并不打扰,只安静陪她站着,直到琬宜终于鼓足勇气,自己迈出那一步。掀开厚重门帘,扑面而来血腥气,浓重的,混杂着难闻药味,令人作呕。
不大营帐,床在最里头,被许多人围着。血水一盆盆端出去